鼎鼎大名的作品一号(Opus One)是美国葡萄酒界名副其实的酒王,其不菲的价格正彰显了其尊贵的身份。从《葡萄酒观察家》(Wine Searcher)公布的价格走势来看,如今作品一号的平均售价维持在300美元(约合人民币2,000元,不含税)左右,自2015年2月以来,又呈现出上涨的趋势。高价背后,是炒作的虚名泡沫,还是物有所值,各位读者且待读完这篇文章再下定论。在此将带你走进这座史诗般的壮丽酒庄。
作品一号酒庄的风格恢弘庞大,十分大气。高大的半圆形石筑环绕在四周,访客一踏进大门,就仿佛置身于罗马斗兽场。美妙的古典音乐萦绕在耳畔,百年橄榄老树夹道欢迎。漫步进主厅,可以看到两位衣着得体的绅士正在低语交谈。在莫扎特的背景音乐中,他们兴起地聊及这座酒庄的历史,那些年创建者罗斯柴尔德男爵(Baron Philippe de Rothschild)与罗伯特·蒙大维(Robert Mondavi)成立酒庄时经历的风风雨雨,聊及酒庄的运营日常。
我们从中了解到,自1978年开始,作品一号致力于打造具有波尔多风格的纳帕谷(Napa Valley)佳酿,坚持赤霞珠-梅洛(Cabernet-Merlot)的经典混酿方式,采用新橡木桶陈年。并且,酒庄特地耗费13年精力花重金打造设备完善先进的酿酒厂,只为酿制出品质的葡萄酒。
酒庄对为了成酒的质量,对细节极为考究,其工匠精神贯穿酿酒过程始终。在采收季,酒庄会在确保葡萄达到成熟度情况下从各处葡萄园采摘葡萄,年平均采收总量达50-60吨。然后,酒庄会根据葡萄园的不同对果实进行分门别类,这一举措对把控葡萄酒的质量有重要意义。普通酒庄囿于场地狭窄,只能将就地对葡萄进行整体笼统处理,而覆盖面积广阔的作品一号则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可以想象,每至收获时节,酒庄内几十个巨型分筛机械一刻不停地同时运转的壮观场面。
在筛选去梗环节中,作品一号凭借着先进的筛选器械也是占尽优势。普通的酒庄会采用人工的方式筛选葡萄,工作人员需要手动进行去梗操作并剔除传送带上烂坏的果实与杂物。但在作品一号的作坊,这一切都是由器械全程代工。这些大块头分筛器经过了专门调置,葡萄经去梗后会被送上传送带进行卡位,一颗颗葡萄有序地排列在传送带上,就如同一颗颗宝石被环圈固定成一颗颗闪耀的戒指。传送带上方还配置有摄像机,只要葡萄一经过,立即能对葡萄进行摄影,记录的数据用于分析果实的大小、形状与颜色。与其同时,坏的果实会被空气枪当即炸裂,只保留品质的葡萄送往压榨器进行轻柔压榨。酒庄摈弃气动压榨法,而采取传统的小篮筐压榨。
压榨得到的葡萄醪会被引入不同的的发酵罐中,对于这个过程,酒庄采用的方式也与众不同。普通酒庄的做法是人工将葡萄醪泵入发酵罐中,但是作品一号则创新地在筛选作坊的楼层底部凿开一个个圆形开孔直通下层,下面的楼层对应放置葡萄罐,这样葡萄醪就能很方便地直接流入发酵罐中,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作品一号对酵母的选择极为谨慎。2013年,酒庄甚至聘请过一位微生物学家专门研究葡萄园及酒庄周边的酵母菌种。如今,已有逾百种酵母菌种被发现,这些菌种根据对具有极强抗性、无香型等特征主要分为6大品系。因此,作品一号能摆脱天然菌种的束缚,自由地选择不同的菌种组合,以酿制风味更为独特的葡萄酒,这是其他酒庄无法比拟的。作品一号还选用了14家木桶供应商,确保陈年过程赋予葡萄酒独特而多样的风味,每年必新购橡木桶1,000个。
酒庄从56个葡萄园片区中选取原料葡萄,酿制的基酒达40款,酿酒的一步由酿酒师迈克尔·萨拉齐(Michael Silacci)在试验室中完成。说起这个实验室,可是颇有规模,就如一个大学实验室那般配备完善。为了在自然光条件下研究葡萄酒的色泽,试验室的天花板甚至还设有天窗。日日夜夜,酿酒师就在这里品尝葡萄酒样本,对基酒进行精心调配混酿,每一支作品一号都出自这里。
这个谈话还在继续,也将继续下去。这谈及的不过是作品一号精益求精的酿造工艺的冰山一角,且不论背后的工匠精神的可贵,数不清的橡木桶、各种大型的器械,这些都是酒庄为了酿制出品质的葡萄酒做出努力的。这些花费不可计数,而这正是高昂成本所在。
在这般讲究的工艺下酿制出来的葡萄酒的品质也的确不负众望。2010年是的年份,酒评家安东尼奥·盖洛尼(Antonio Galloni)描述为“完美至极”,给出了97分的高分,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也给出了96分的高分。而近发售的2013年份的作品一号红葡萄酒也是品质,酒体平衡,带有顺滑的李子风味,泥土的气息明显,单宁强劲有力,虽然经过了两个月的瓶陈,但依然新鲜无比、芳香四溢。
看到这里,想必你心中也有了答案,这支作品一号是否“酒”有所值呢?